乐鱼网官网进入
产品展示

【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央广网】黑龙江穆棱市:以商招商赋能产业集群建设

来源:乐鱼网官网进入    发布时间:2025-09-17 20:35:57
  • 产品详细信息

  通过创新“以商招商”模式,黑龙江省牡丹江穆棱市聚焦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依托“链主”企业,成功打造了半导体、木制品、麻纺、塑料、有机农产品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

  这座边境小城以“链主驱动、集群共生、跨境协同”的发展路径,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全省首家芯片企业北一半导体为“链主”,穆棱市通过精准的政策扶持、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实现了半导体产业从空白到东北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走进北一半导体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智能机械臂精准运转,超净无尘环境下,IGBT芯片正以微米级精度被加工制造。

  该企业自2017年成立以来,构建起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如今,企业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

  依托北一半导体的“链核”效应,穆棱市精准绘制产业链全景图,成功招引晶圆工厂、AI智能家电、半导体测试机、中韩SIS智能工厂等4个配套项目,形成了“芯片—模块—整机”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产业生态构建上,穆棱市规划建设了40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了半导体模块、白色家电、新能源采暖等多元化产品矩阵。

  自首位麻纺企业家投资落户后,穆棱市顺势建设路麻纺产业园,通过以商招商相继吸引17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从汉麻种植到家纺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穆棱市亚麻纺纱产能达7.3万锭,占全国亚麻纱锭总数的10%,成为中国亚麻纺纱单体顶级规模的城市。产业园构建起“种植-加工-研发”一体化的产业生态。

  木制品产业作为该市的支柱产业,推动木制品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产品远销美国、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塑料产业形成了塑料编织袋、BOPP薄膜软包装等四大龙头板块,30多家塑料企业在两个专业园区集聚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穆棱市积极引进纸塑复合袋、防护服、PVC管材等深加工项目,促进产业从初级加工向高的附加价值领域攀升。

  目前,全市已形成年产浮选石墨13万吨、高纯石墨1万吨、球形石墨5000吨的产能,总产值达4.11亿元。

  穆棱市正加速打造全国最大的氧化石墨烯产业基地,通过“科技攻关+基地建设”的双轮模式,提高产业技术含量。

  全市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113.26万亩,有机食品基地13.26万亩。穆棱市培育龙头带动,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集聚成势。通过延伸“菌畜菜林烟”等农业链条,35家规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了黑木耳、沙棘等特色产业发展。

  穆棱市成功招引中穆沙棘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带动全市沙棘种植培养面积达到8万亩;万顺食品大豆深加工项目,构建订单种植、保底回收加工与销售大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企业纷纷扎根穆棱。

  穆棱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组建7个重点产业链专班,形成了“一企带一链、一链带一片”的发展模式。

  在平台建设方面,穆棱市打造“四区叠加、六园联动、区镇协同”的发展格局,按照企业“拎包入住”标准建设6个专业园区。依托中国(黑龙江)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协同发展先导区优势,建设对俄开放平台,开通“点对点”铁路集装箱小循环,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优质载体。

  产学研融合方面,穆棱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工研院等开展科研合作30余项,在超临界阀门、石墨深加工等技术领域实现省内领先。通过柔性引进71名专家学者,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层次地融合,有效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创新招商模式,边境小城穆棱成功实现多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更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源头活水。牡丹江穆棱市通过创新 “以商招商” 模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布局,通过聚焦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依托“链主”企业,不仅成功打造了多个产业集群,而且推动产业向“抱团发展、全产业链”方向持续发力,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慢慢地加强。这座边境小城以 “链主驱动、集群共生、跨境协同” 的发展路径,成功打造了半导体、木制品、麻纺、塑料、有机农产品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径。

  穆棱市先进制造业的崛起堪称“边境小城造芯记”的典范。这座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边境小城,凭借着敏锐的产业洞察力和敢为人先的魄力,打破了“边境地区难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固有认知。以全省首家芯片企业北一半导体为“链主”,穆棱市通过精准的政策扶持、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质的营商环境,8年来,实现了半导体产业从空白到东北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走进北一半导体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智能机械臂精准运转,超净无尘环境下,IGBT 芯片正以微米级精度被加工制造。该企业自2017年成立以来,从始至终坚持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构建起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从最初818万元的产值起步,到2024年实现产值7.32亿元,产能提升近90倍。如今,企业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北一半导体在资本领域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企业顺利完成1.5亿元B+轮融资,为后续研发技术和产能扩张注入强劲动能。其研发的第四代IGBT芯片,实现了关键性能指标的国产化突破,成为国产功率半导体替代进口的标杆企业,更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有力推动了我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进程。依托北一半导体的“链核”效应,穆棱市精准绘制产业链全景图,通过梳理企业上下游客户资源,成功招引晶圆工厂、AI智能家电、半导体测试机、中韩SIS智能工厂等4个配套项目,形成了“芯片-模块-整机”的完整产业链条。总投资20亿元的北一晶圆工厂项目将于2026年春季试生产,建成后将填补黑龙江省功率半导体晶圆制造产业空白。这种以链招企的招商模式成效显著,成为东北地区功率半导体及关联产业的标杆。

  在产业生态构建上,穆棱市规划建设了40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了半导体模块、白色家电、新能源采暖等多元化产品矩阵。通过“科创中心+产业园”的载体模式,加速空气源热泵、AI智能家电等项目投产,推动产业从“单一器件”向“整机智造”跨越,构建起东北地区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产业生态。

  穆棱市立足资源禀赋,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中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能力。木制品产业作为该市的支柱产业,已获得“全国唯一以林木产品制造为主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25年,全市在营木业企业61家,其中规上企业2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07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深化对俄战略经贸合作,3家企业在境外建设原材料加工园区,形成“境内外联动”的原材料保障体系,推动木制品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麻纺产业的发展则演绎了“一个企业家带动一个产业” 的招商佳话。自首位麻纺企业家投资落户后,穆棱市顺势辟建了两平方公里麻纺产业园,通过以商招商相继吸引17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从汉麻种植到家纺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目前,穆棱市亚麻纺纱产能达7.3万锭,占全国亚麻纱锭总数的10%,成为中国亚麻纺纱单体顶级规模的城市。产业园先后引进专家22人、技术骨干45人,构建起“种植-加工-研发”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引领一个产业”的倍增效应。塑料产业依托毗邻俄罗斯的区位优势,形成了塑料编织袋、BOPP薄膜软包装等四大龙头板块,三十多家塑料企业在两个专业园区集聚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穆棱市积极引进纸塑复合袋、防护服、PVC管材等深加工项目,促进产业从初级加工向高的附加价值领域攀升,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塑料产业集群。

  在绿色低碳发展浪潮中,穆棱市凭借石墨资源优势,在新材料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先进碳基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批全省唯一中央专项资金,锦富氧化石墨烯(散热膜)和碳化硅粉体项目相继落地。目前全市已形成年产浮选石墨13万吨、高纯石墨1万吨、球形石墨5000吨的产能,总产值达4.11亿元,石墨球化、纯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穆棱市正加速打造全国最大的氧化石墨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的石墨烯建材寒地测试中心,与省交投合作打造寒地建材研发和合作基地,明显提升对俄寒地建材、石墨产品出口能力。这种“科技攻关 + 基地建设”的双轮模式,不仅提高了产业技术上的含金量,更通过差异化定位构建起竞争壁垒,预计未来氧化石墨烯产能将占据全国30%以上份额。

  全市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113.26万亩,有机食品基地13.26万亩,“两品一标”数量达32个,其中,穆棱红豆杉果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填补了国内空白;穆棱大豆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价值5.76亿元,是中国和欧盟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穆棱冬果沙棘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和有机食品认证,填补了省内空白。穆棱市立足资源优势,持续精准发力,培育龙头带动,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集聚成势。通过延伸“菌畜菜林烟”等农业链条,35家规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了黑木耳、沙棘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悬羊村食用菌合作社被授予“全国黑木耳联农带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称号,穆棱市也成为“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县域”。成功招引中穆沙棘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沙棘系列新产品不仅获得黑龙江省“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农业品牌标识,而且带动全市沙棘种植培养面积达到8万亩,占全省面积1/4;联动深圳以梦为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植物门”大豆超级智慧工厂项目,成为全国首家专门从事儿童豆奶深加工企业;万顺食品大豆深加工项目,以“穆棱大豆”为核心原料,构建订单种植、保底回收加工与销售大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引入国内杂粮电商头部企业——北纯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年可加工粮食1.5万吨,年产值 5亿元;推动科远生物产业园项目落户,盘活了闲置土地30余万平方米,助力市域食用菌产业迈向新台阶;引进年产10万吨工业燃料项目主体企业——牡丹江磐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黑龙江省农林废弃物处理量最大、工艺最先进的企业,这一些企业雨后春笋般扎根穆棱,为打造在黑龙江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产业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穆棱市产业集群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得益于其创新的招商机制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该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组建 7个重点产业链专班,由市级主要领导挂帅,形成了“一企带一链、一链带一片”的发展模式。通过梳理154人的穆棱籍域外人才“储备库”,发挥乡贤资源优势,成功回引赫明辉、金明星等企业家返乡创业,分别成立东北地区的携程网呼叫中心和全省首家芯片企业,吸引近千名年轻人回乡就业。

  在平台建设方面,穆棱市打造“四区叠加、六园联动、区镇协同”的发展格局,按照企业“拎包入住”标准建设6个专业园区,配套66千伏专用变电站和工业污水处理厂。依托中国(黑龙江)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协同发展先导区优势,建设对俄开放平台,开通“点对点”铁路集装箱小循环,获批全省首批“高水平出口消费品加工区”,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优质载体。

  产学研融合方面,穆棱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工研院等开展科研合作30余项,在超临界阀门、石墨深加工等技术领域实现省内领先。通过柔性引进71名专家学者,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撑。这种“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层次地融合,有效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穆棱市的实践表明,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创新招商模式。通过培育“链主”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生态,这座边境小城成功实现了多个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为东北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随着功率半导体产业园、先进碳基材料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的建成,穆棱市将进一步夯实“寒地产业硅谷”的战略定位,在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书写崭新篇章。

  在东北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牡丹江穆棱市通过创新“以商招商”模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布局,通过聚焦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依托“链主”企业,不仅成功打造了多个产业集群,而且推动产业向“抱团发展、全产业链”方向持续发力,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慢慢地加强。这座边境小城以“链主驱动、集群共生、跨境协同”的发展路径,成功打造了半导体、木制品、麻纺、塑料、有机农产品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径。

  穆棱市先进制造业的崛起堪称“边境小城造芯记”的典范。这座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边境小城,凭借着敏锐的产业洞察力和敢为人先的魄力,打破了“边境地区难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固有认知。以黑龙江省首家芯片企业北一半导体为“链主”,穆棱市通过精准的政策扶持、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质的营商环境,8年来,实现了半导体产业从空白到东北领先的跨越式发展。北一半导体自2017年成立以来,从始至终坚持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构建起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从最初818万元的产值起步,到2024年实现产值7.32亿元,产能提升近90倍。如今,企业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北一半导体在资本领域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企业顺利完成1.5亿元B+轮融资,为后续研发技术和产能扩张注入强劲动能。

  依托北一半导体的“链核”效应,穆棱市精准绘制产业链全景图,通过梳理企业上下游客户资源,成功招引晶圆工厂、AI智能家电、半导体测试机、中韩SIS智能工厂等4个配套项目,形成了“芯片—模块—整机”的完整产业链条。总投资20亿元的北一晶圆工厂项目将于2026年春季试生产。

  在产业生态构建上,穆棱市规划建设了40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了半导体模块、白色家电、新能源采暖等多元化产品矩阵。通过“科创中心+产业园”的载体模式,加速空气源热泵、AI智能家电等项目投产,推动产业从“单一器件”向“整机智造”跨越,构建起东北地区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产业生态。

  穆棱市立足资源禀赋,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中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能力。木制品产业作为该市的支柱产业,已获得“全国唯一以林木产品制造为主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25年,穆棱市在营木业企业61家,其中规上企业2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07亿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深化对俄战略经贸合作,3家企业在境外建设原材料加工园区,形成“境内外联动”的原材料保障体系,推动木制品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麻纺产业的发展则演绎了“一个企业家带动一个产业”的招商佳话。自首位麻纺企业家投资落户后,穆棱市顺势辟建了两平方公里麻纺产业园,通过以商招商相继吸引17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从汉麻种植到家纺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目前,穆棱市亚麻纺纱产能达7.3万锭,占全国亚麻纱锭总数的10%,成为中国亚麻纺纱单体顶级规模的城市。产业园先后引进专家22人、技术骨干45人,构建起“种植—加工—研发”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引领一个产业”的倍增效应。

  塑料产业依托毗邻俄罗斯的区位优势,形成了塑料编织袋、BOPP薄膜软包装等四大龙头板块,30多家塑料企业在两个专业园区集聚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穆棱市积极引进纸塑复合袋、防护服、PVC管材等深加工项目,促进产业从初级加工向高的附加价值领域攀升,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塑料产业集群。

  在绿色低碳发展浪潮中,穆棱市凭借石墨资源优势,在新材料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石墨新材料(“双碳”)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批黑龙江省唯一中央专项资金,锦富氧化石墨烯(散热膜)和碳化硅粉体项目相继落地。目前穆棱市已形成年产浮选石墨13万吨、高纯石墨1万吨、球形石墨5000吨的产能,总产值达4.11亿元,石墨球化、纯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穆棱市正加速打造全国最大的氧化石墨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的石墨烯建材寒地测试中心,与黑龙江省交投合作打造寒地建材研发和合作基地,明显提升对俄寒地建材、石墨产品出口能力。这种“科技攻关+基地建设”的双轮模式,不仅提高了产业技术上的含金量,更通过差异化定位构建起竞争壁垒,预计未来氧化石墨烯产能将占据全国30%以上份额。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则依托“寒地黑土”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链。穆棱市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11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3.26万亩,“两品一标”数量达32个。通过延伸“菌畜菜林烟”等农业链条,35家规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了黑木耳、沙棘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悬羊村食用菌合作社被授予“全国黑木耳联农带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称号,穆棱市也成为“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县域”。

  穆棱市产业集群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得益于其创新的招商机制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该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组建7个重点产业链专班,由市级主要领导挂帅,形成了“一企带一链、一链带一片”的发展模式。通过梳理154人的穆棱籍域外人才“储备库”,发挥乡贤资源优势,成功回引赫明辉、金明星等企业家返乡创业,分别成立东北地区的携程网呼叫中心和黑龙江省首家芯片企业,吸引近千名年轻人回乡就业。

  在平台建设方面,穆棱市打造“四区叠加、六园联动、区镇协同”的发展格局,按照企业“拎包入住”标准建设6个专业园区,配套66千伏专用变电站和工业污水处理厂。依托中国(黑龙江)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协同发展先导区优势,建设对俄开放平台,开通“点对点”铁路集装箱小循环,获批黑龙江省首批“高水平出口消费品加工区”,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优质载体。

  产学研融合方面,穆棱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工研院等开展科研合作30余项,在超临界阀门、石墨深加工等技术领域实现省内领先。通过柔性引进71名专家学者,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撑。这种“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层次地融合,有效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穆棱市的实践表明,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创新招商模式。通过培育“链主”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生态,这座边境小城成功实现了多个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为东北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随着功率半导体产业园、石墨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的建成,穆棱市将进一步夯实“寒地产业硅谷”的战略定位,在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书写崭新篇章。

首页

产品

联系